知方号

知方号

嘉靖二十九年出现了举世震惊的“庚戌之变”<嘉靖19年是公元多少年>

嘉靖二十九年出现了举世震惊的“庚戌之变”

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巡抚曾铣在二边以南继续建造长城,后逐步加筑,形成了今天看到的内边。嘉靖中期,长城在宣府镇东路四海治所(今北京延庆县四海镇)向西延伸,基本与西部长城连为一线。此时,内边已经形成,其大致方向为居庸关-紫荆关-雁门关-宁武关-老营堡,目的是阻挡游牧部落突破长城后南下腹地或东进京师。

嘉靖年间,蒙古骑兵的滋扰、抢掠逐步东移,规模更大,动辄数万骑。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出现了举世震惊的“庚戌之变”。蒙古土默特部落汗俺答率数万骑自古北口攻入,杀至北京和皇陵外围。

此事件促使朝廷在第二年,即嘉靖三十年(公元151年)开始于北京北部、东部大修长城,至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结束。把东至山海关,西至镇边城上千里墙体、路口连为一线。同时,蓟镇黄花城所辖长城向北与宜镇四簿治所辖长城相接。

自隆庆二年始(公元1568年)至万历未年(公元1619年),长城得到了大规模修缮和改造,如增加城堡、填补火器、改造墩台、部分墙体包砖等。特别是谭伦、戚继光等人设计的空心敌台、长城墙体、兵器,在辽东、药州、昌平等镇建造和使用。在兵部的奏疏中,描写了药、昌二镇长城改造后的壮观场面:“十四路楼蝶相望,二十里声势相援”。如此,极大地遏制了蒙古骑兵的南下。

展开全文

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俺答之孙把汉那吉在大同败胡堡投奔明军,朝廷授予其指挥使官职。在宣大总督王崇古、大同巡抚方逢时、俺答之妻三娘子和朝廷内阁高拱、张居正的努力下,经穆宗首肯,征战多年的俺答终于在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同意归顺.被朝廷封为顺义王,同时开设互市,史称“隆庆议和”。

​隆庆议和之后,北方民族矛盾缓和,未发生大规模冲突。在长城与双方政权的约束下,和平交易得以正常进行。明政权也获得了短暂的安宁。长城也许可阻挡小股敌人的进扰,但当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大规模南下时,长城只能起到滞迟、消耗、预警作用,而不具备战胜敌人的条件。虽然凭借坚固长城和红夷大炮,明政权也取得过宁锦胜利,但清兵还是越过长城,并多次围困北京。最终,长城并没有保护残喘的明政权。明长城随明政权一起走进历史。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