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梅河口前世今生<梅河口红色基地简介资料>

梅河口前世今生

伪满时期的山城镇日本宪兵队

乾隆东巡与海龙的由来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曾四次巡视东北。其中第二次东巡,时年44岁,正值壮年。乾隆十九年(1754)五月初四(6月25日),乾隆帝奉皇太后之命从圆明园出巡,十一月十一日返京,前后长达4个月,是四次东巡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此次出巡路线同第一次大致相同,经热河由古北口出取道吉林,而后到达盛京,之后再从山海关返回北京。在经海龙境内时,先后赋诗状物。据《吉林通志卷六·天章篇》载,《即事五首》《塔儿头歌》《燃霞绷观书》《暖三首》《花园》《花园有序》《海兰河屯·有序》等,都是乾隆帝从吉林返京时,路经海龙境内(今吉林省辉南县辉发古城至辽宁省清原县英额门)睹物抒情、忆史抒怀之作,是目前所见到最早吟诵海龙的诗篇。

其中,《海兰河屯·有序》全文如下:海兰河屯者,汉言榆城也。遵槎尔筏岭以西,旁见旧城之基焉,雉堞无存,土垒尚在,昔年征战之时,各筑堡自守。遗老既尽,无能道其事者。以其生榆树焉,则谓之榆城而已。

虎视龙争各据时,高培战垒阔穿池。何年贝勒失名姓,乘此荒城祗址基。总为圣人驱除难,维新天命眷归期。秋风榆戍经过处,奋旅维艰企继思。乾隆皇帝的《海兰河屯·有序》这首诗,道出其所见海龙古城。据海龙抚民厅首任通判杨文圃(光绪六年,即1880年任)之子杨同桂于光绪年间所著《沈故》卷三“海龙城”条载:“海龙之名于史志皆无考,恭读纯庙御制诗集乃知为海兰之伪也。按海兰霍吞诗序云:海兰霍屯者,汉言榆城也。遵槎尔筏岭以西,旁见旧城之基焉,雉堞无存,土垒尚在,昔年征战之时,各筑堡自守。遗老既尽,无能道其事者。以其生榆树焉,则谓之榆城而已。按诗集次序,先经辉发故城,即过海龙至花园入英额门。今辉发在海龙东,花园在海龙西,是海兰即海龙也。”

侯远东说,乾隆东巡,对于巩固东北边防,抵御沙俄侵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为梅河口的历史谱写了辉煌的篇章。他路过梅河口境内的盛京围场写下的诗篇,成为今天研究梅河口地名文化、围场文化的重要依据。

交通枢纽梅河口之兴起

奉(天)海(龙)铁路,1928年8月竣工并投入使用。这是东北民众自筹资金、自行施工建造的东北第一条铁路。在外敌争相瓜分东北,垄断铁路运输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奉海铁路的修筑开创了东北铁路史上的先河,在中国铁路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张作霖主政东北后,便开始筹划铺设奉天至海龙的铁路,以便使铁路运输摆脱满铁的控制,争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