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嘉兴画家朱樵“二十四节气画”亮相联合国<二十四节气创作画>

嘉兴画家朱樵“二十四节气画”亮相联合国

经常关注晚报气象新闻的读者,一定对朱樵不陌生,每每来到一个新的节气,他都会用最白话、最生动的语言来给大家作节气方面的讲解,而他对应每个节气所创作的节气文人画,也常常在版面上与大家见面。

就是这些精彩的画作,在11月28日至12月2日惊喜亮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一届常会,朱樵的文人画《二十四节气》成为此次申遗的重要宣传材料,二十四节气图书(中英文)及二十四节气图册(中英文)选用了他的画作。

二十四节气浓缩老祖宗智慧

11月的最后一天,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已增至39项。

二十四节气,这个由我们的祖先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在国际气象界一直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早在周朝和春秋时期,我国的天文学家就用‘土圭’测日影法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从此以后,二十四节气便历代流传沿用。我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节气的划分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也被称为‘农业气候历’。”朱樵介绍说。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应该很多人都会背吧,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根据节气的转变来调节生活节奏,体验寒来暑往。

我们平时在讲天气的时候,也不时会引用二十四节气这一老祖宗的传统,比方说“大暑不暑,五谷不起”、“白露身勿露,赤膊当猪猡”等,古人的智慧对我们的生活有不少参考价值。

用水墨感知季节更替

用画来表达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人很多,但用纯粹的中国画来完整地表达二十四节气的,几乎没有。

“在很多年前我就开始用中国画来表达二十四节气,起初只是选几个重要的节气来画,比方说夏至,那时候完全属于无心插柳。在去年年底,中国民俗学会在做节气选题时看到了我的节气画,联系我是否可以完整创作,就这样我开始了二十四节气画的创作。”朱樵谈到他创作的初衷。

二十四节气时令划分的方法是根据黄河流域的天候制定的,但朱樵笔下的24幅节气文人画完全吻合江南一带的节气变幻。

栩栩如生,笔简墨淡,雅逸臻丽,这是朱樵《二十四节气》带给人的第一感受。

“在我的节气画中,用到‘鸟’比较多,因为除了人之外,鸟与节气的关系最大,鸟类会根据气候进行迁徙,跟人类要冬令进补一样,鸟儿们到了秋天便会为冬天抗寒做准备,吃得肚子鼓鼓的,因而呈现出不同的姿态,不同的体形。”朱樵说。

《立春》的横枝与鸟身的锦缎之色,表达“阳和起蛰”之意;《雨水》中的鸟一箭直冲,附于云晕雨柳之雾,是“春风吹遍”的写照;《小满》以鸟的肥腴与果实的硕大象征“籽粒饱满”之状;《芒种》画中的一俯冲之雏,朝向的是芒刺张爪的麦穗;《夏至》的飞蝶扑向含苞待放的荷花,飞蝶与花开启的正是阳光直射。

“《大雪》这幅画在时间和空间中同时展开,不大的画面留下很大的空间,作为雪压环宇的一种气势,寒冷凛冽迎面而来,仿佛整个世界即将冰冻。而一只鸟神勇地站在这冰雪世界里,还是金鸡独立的姿势,恰与头顶垂悬的裹着白雪的松针形成呼应,植物的倔与动物的傲交织。”朱樵仔细地向记者阐述着他的创作意图。

朱樵从小喜爱绘画,在嘉兴土生土长的他是当代作家、画家、书法家,他的每一幅节气画都透出对生命的体验,与自然之节、气相融相通,画作中呈现了江南韵味的“秀”,水墨晕染的“淡”,含蓄之美的“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