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孤独症是精神疾病吗?为什么孤独症划归精神类残疾<双相障碍是个种病吗为什么>

孤独症是精神疾病吗?为什么孤独症划归精神类残疾

2、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的定义: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发育障碍,这种障碍会导致严重的社会、交流和行为问题。

——https://www.cdc.gov/ncbddd/autism/index.html

3、中国卫健委(前卫生部)的定义: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卫办医政发〔2010〕123号

4、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8年6月最新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ICD-11)”中,将孤独症(ASD)列为“神经发育障碍(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类,与精神病或称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行为障碍(Behavioral Disorders )区分开来,ICD-11的6A02里的定义,描述孤独症谱系特征为“发起和维持交互式的社交沟通能力有持续性不足,伴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刻板、兴趣狭窄。”

在我国,2006年正式将孤独症归为精神残疾

关于精神残疾,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中,精神残疾标准组撰写的《精神残疾标准解读》中给出的定义为:精神残疾指各类精神障碍持续一年以上未痊愈,由于病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可见,精神残疾是指那些未愈并且其社会功能受损的精神障碍患者。

对于孤独症的诊断,精神疾病医学研究和实践上,有以下三个标准: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DSM-V(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在这三个标准中,孤独症被归为“广泛性发育障碍”(修改后的DSM-5与ICD-11改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致残率很高,有的需要终生支持,目前孤独症人士在残联办理残疾证,一般是精神类残疾证。

这一点也引起家长反感和社会恐惧感。

应该承认,我国对残疾人的偏见和误区还有很多,现代残疾人观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倡导,特别是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制度让大众对这个群体产生严重的偏见和恐慌,这种重管理和监控,轻服务和知识普及,很多孤独症家长为了避免不恰当对待和管理,选择隐瞒,拒绝办残疾证,这也是无奈的选择!

为了更好地予以帮助支持,随着诊断标准的逐渐清晰,病因、病机逐渐搞清楚,孤独症单独立为一项是可行和必要的。

什么标签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有病耻感

从疾病角度来说,没有哪种疾病比哪种疾病更好。

病耻感是一种社会刻板认知,不仅会带给患者本人和家庭巨大的精神和社会压力,还会给社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人为限制、刻板拒绝、服务缺失,使个案及家庭融入社会的过程更艰难。

孤独症是一个广谱,也就是说,其症状从轻到重都有,特点也各不相同,需要的支持也不相同,对于孤独症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DSM-V根据需要的帮助,作严重程度分类,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程度(需要的帮助由少到多),见下表:

从社会角度来看,什么标签不重要,重要是提供相应的支持,提供合适的成长与发展环境。一个包容、有支持的环境,可以减少病耻感,可以惠及每个社会个体。

需要强调的是,孤独症者合并精神障碍的比例远远大于普通人

孤独症是先天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很多神经系统的异常也会伴随精神方面的异常,孤独症跟其他精神疾病共享脑部神经系统的异常。孤独症患者在精神领域的共患病比普通人高10%-60%,如癫痫、注意力缺陷、焦虑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

孤独症是否共患以上精神类疾病,与其神经系统障碍程度和干预支持正确与否有密切相关,如果得不到很好支持与干预,共患病的概率会大大提升。孤独症在得到专业治疗和长期的康复教育后,其社会功能完全或者绝大部分可以恢复,不影响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