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王雨磊:深度访谈,始于尬聊<英语访谈话题可以有哪些>

王雨磊:深度访谈,始于尬聊

原创 冠霖书院 王雨磊

夜览秦淮,2018年1月23日,摄于南京

一、尬聊的困境

有些研究者不太了解深度访谈,深度访谈其实是现代学术研究的重要工具,同时,深度访谈的应用范围并不局限于学术研究,它同样也是犀利的职场利器。如今大量的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是通过深度访谈方法做成的。很多公司的面试就是由一次或一次以上的深度访谈构成的,很多人力资源部门也惯用深度访谈方法。

其实,从人们的日常本身出发,学会与人深度沟通,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交技能。然而,深度访谈是“反人性”的,它常常需要我们“交浅言深”。关于如何进行深度提问和深度沟通,是最考验访谈的部分,这也是我的课程(海报见文末)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深度访谈特别考验访谈者的情商和智商。虽然看起来好像只是谈谈话,但是不同的访问者,所能够得到的回答却大相迥异,高下立判。深度访谈需要访谈者具备较高的聆听能力、提问能力和控场能力等综合素质。如果不具备这些基本素质,不仅受访者不买账,气氛还会很尴尬。

以前在开设这门课程时,曾经有学生疑惑:面对访谈对象,不知道怎么开口,总是感觉打不开局面,不知道怎么往下聊,甚至分分钟都是在尬聊。

尬聊绝不是深度访谈的正确方式方式。那么,如何才能让深度访谈不尬呢?如果在访谈中遭遇尴尬,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二、尴尬并不是坏事

尴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现象,很值得细致探究。我们的社会生活是有固定套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位置,而社会的群体、组织和机构也有自己的特定规则与制度,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互动与交往依赖于一整套社会秩序。当人们无意中触犯了这些规则和秩序时——通常无意直接挑战现行的规则和秩序,直接挑战规则和秩序的行为就是冲突甚至战争了,或者所做出的行动没有找到适当的规则和正当性予以背书时,就会因为陷入进退不得的情境中,从而产生尴尬。比如,男生不小心进了女厕所。

至于聊天中的尴尬。通常来说,尬感产生于几种情况:第一,陌生的关系本身就让人尴尬,比如男女相亲第一次见面;第二,说的话没有得到原本期待的回应,比如讲了笑话却没人笑;第三,讲话者“越位”了——越过了他原本不应该越过社会界限,比如关系不熟却硬说很熟的话;第四,说错了话,不小心触碰了某些听众或群体的禁忌和短处;等等。

大家可以先想一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聊天最不尴尬?一般来说,跟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聊天,极少尴尬。这是因为,一方面,大家的关系很亲密,即使不说话,或者说话稍微有些不得体,也不会产生尴尬;另一方面,大家的沟通默契十足,彼此熟知对方的习惯、态度和价值观,也知道对方的喜好与忌讳,甚至可以准确地预测对方在聊天中的下一步反应,当然也就可以较为轻易地避开可能的尴尬了。

但在深度访谈中,情况却不然。通常我们要访谈的对象是陌生人——熟人不需要深度访谈也可以知晓他们的态度,而且需要访谈的内容恰恰也是陌生的内容,即使去访谈一些认识的人,但是你肯定是第一次和他聊访谈的主题。这样一来,由于陌生、缺乏默契,同时也不知道双方的喜忌,其实聊天的氛围很容易尴尬起来。

不过,尴尬其实并不是坏事。

首先,尴尬的存在,本身说明你面对的是一个来自和你不同场域的受访者,受访者与访谈者在信息、经验和知识的大相径庭(就是大家常说的气场不同),才导致了尴尬,而这充分说明访谈者这次的深度访谈将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内容等待挖掘。

其次,深度访谈中的尴尬事不可避免的,任何不熟悉的人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尴尬。只要这份尴尬不会危及谈话的进度和质量,就可以无视它,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本身。随着聊天的深入,这种尴尬会慢慢缓解。这其实也是在考验访谈者的心理承受能力,访谈者必须具备驾驭尴尬的能力。

尴尬是相互的:访谈者尴尬,受访者也尴尬。既然双方都尴尬,访谈者就不要急于去掩盖甚至抹去这层尴尬,更不要试图把尴尬的全部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否则,背上这口“尴尬的锅”,访谈者提问的时候就会变得畏首畏尾,生怕“开罪”了受访者。有时候,反而可以适当地利用这种尴尬,把“化解尴尬”这个烫手山芋丢给受访者,催动他开口化解沉默导致的尴尬,

再次,尴尬的气氛其实有时候可以成为推动访谈的润滑剂。有些问题在不尴尬的亲密关系中,是问不出口的——亲密关系有时反而成为深度交流的阻碍,因为好多问题都已经心照不宣了,但是尴尬的氛围恰恰给了访谈者一个发问的正当性,让访问者可以名正言顺地提出“见外的问题”。

最后,一定要把握尴尬化解过程的“红利期”。每个人天生都更喜欢亲密,而排斥尴尬,所以,人们通常会感激那些化解尴尬的人,也会享受尴尬的消融过程。因此,从尴尬走向默契的过程,恰恰是人们最愿意分享的窗口期——太尴尬的时候,受访者不愿意打开话匣子,而如果关系太默契的话,好多事情变得理所当然,受访者又没有动力去仔细解释了。所以,在调查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关系不生不熟的“窗口期”及时提问,这一点对于田野研究中尤为重要。

因此,访谈者不要害怕尴尬,更不要逃避尴尬,而应该正面尴尬,利用尴尬,要控制沟通的节奏,推动彼此的沟通从尴尬走向默契,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的问题问出来。

三、深度访谈到底深在哪里?

深度访谈既有一对一的,也有一对多、多对多,后者比如焦点小组的访谈,这里主要以一对一的深度访谈为例。按照访谈的结构化水平,深度访谈大致可以分为结构性访谈、提纲性访谈和自由式访谈。结构性访谈一般严格按照事先设计的问题进行提问,而自由式访谈则事先没有设定太过明确的问题,常见于民族志访谈之中。更常见的深度访谈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提纲性访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