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财务分析一般会有哪些思路和方法?<成本预测属于财务预测吗>

财务分析一般会有哪些思路和方法?

借这个问题复盘一下工作快两年的心得。

在澳门某博企做财务 bp (business partner),虽然我在公司的正式岗位 title 是 FP&A,但我觉得还是用财务 bp 来形容比较合适,在我看来,同是财务分析,FP&A 比较侧重于财务层面(这问题下各大神的回答也佐证了这一点),财务 bp 则更加侧重于业务层面。Business partner 翻译成中文即为业务伙伴嘛,跟业务打交道远多于跟报表打交道。

因此我总结的分析思路可能没那么“财务”,比如不会涉及到很多报表科目、财务指标的分析,而是更加侧重于业务问题的分析。但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了分析的内核,分析什么都一样的。

在我入行之前,我最爱问的问题就是怎样转财务分析(学会计的学生都懂的),得到的答案非常零碎,这个说要熟悉 Excel、SQL、Power BI,那个说要掌握统计学,另外一个又说要会做漂亮的 PPT,总之给人的感觉就是进这个岗位要有三头六臂,财务数学 coding 样样精通。

实际上财务知识也好,数据分析技能也好,都是工具,只占整个财务分析地图中很小的一个角落,所有工具的使用都是为了导向最后的结果——即对业务部门提出的问题分析出了什么结论、有什么建议。而初入门的 analyst,尤其是一毕业就做这个的,在工作的前两三年几乎都忙于点亮各种工具的技能树,从而忽略了整张分析地图,因此复盘一下分析思路,就尤为重要。

(题外话: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思路这一步往往都是 senior 做的,他们捋顺了思路之后会把任务拆成一个个小任务分给下面的 associate,虽然也会开个会跟小朋友探讨一下,但总体而言小朋友负责跑数据、做图表就好,而小朋友要进步,就不能只顾着做个无脑的执行者,要进入 senior 视角,看他们是怎么拆解问题的)。

下面开始一步步讲解我在工作中总结的分析心得。

第一步:把需求方的问题具体化

财务 bp 平常的工作内容就是给业务部门和管理层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而业务部门和管理层提需求的时候,往往是模糊的、非财务视角的,他们不会说“我们想知道未来三年公司的营运收入和营运成本”,而是会说“我们想知道未来三年公司会是个什么情况”。

这时,接到需求的 bp 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需求方的问题具体化,比如这个问题下,什么叫“公司情况”?如何定义“公司情况”呢?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收入”和“成本”这两个方面,因此这个问题就具体化了为“未来三年公司的收入和成本预测”,而收入又可以拆分为多个业务线的收入,成本又可以拆分为主营业务成本、人力成本、财务成本、销售成本等等,这样下来,就大概明确了要做什么事情。

第二步:明确分析目的和分析报告的受众

比较常见的进行分析的目的有“复盘成效 (performance review)”、“决策支持 (decision support)”、“风险控制 (risk control)”这几个方面,比如市场部门想知道投放一个新推广项目的效果,叫你给它分析一下项目推出前后客户行为的变化,这就是“复盘成效”;管理层想知道要不要花一大笔钱升级公司核心业务系统,叫你做个升级与不升级系统后的收入增长对比分析,这是“决策支持”;财务部叫你对比一下过去一个季度实际发生费用与预算费用的差异,看看有没有超支,这叫“风险控制”。

虽然一个分析项目通常会包含不止一个目的(比如决策支持类项目的分析通常离不开对过往业绩的复盘),但肯定有一个主要目的,而明确这个主要目的的意义,就是确定你的工作范围,比如人家只想知道自己投放的新广告有什么效果,那么你给人家分析收入变化就好,分析成本没有意义。

分析报告的受众也是影响具体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我们分析团队有句玩笑话,就是“看 manager 要求的报告的字数,就知道是给什么层级的大佬看的了”。这里面反映的是,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密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呈现给中层的往往是一份密密麻麻的报告,而给最高级别的大大大佬的,很可能就只是直指核心的一句话,因为越是高层工作内容就越宏观越战略化,越不会处理细枝末节的东西。而这点对分析工作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设计 PPT 或者 Excel dashboard 的时候,是贴一堆图和一大段分析结论,还是一张图和一句结论?

第三步:确定需要分析的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及相关假设

明确了任务、目的和受众之后,就要开始设计分析体系的 KPI 了。KPI 就是衡量一样事物的指标,比如我想知道一个国家的经济好不好,那肯定要找出指标来衡量,比如说 GDP,比如说人均可支配收入,总之没有指标那么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回到第一步的例子,管理层说想知道未来三年公司的情况,我们已经把任务具体化为了未来三年的收支预测,那么我们再假设一下这个分析的目的是为管理层提供“要不要升级业务系统”的决策支持,围绕着这两点,设计什么样的指标才能满足管理层的需求呢?

收入方面,更高更快更强的新系统会带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