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在哪里>

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10月24日来到南京的当天下午,我们就近去了秦淮夫子庙景区,这里游客很多,景点分散,要想半天看完有困难,我们也人生地不熟的,走哪算哪吧,反正我们都是第一次来看什么都新鲜。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位于位于南京秦淮区,以夫子庙为核心,十里秦淮为轴线,串起来东水关、白鹭洲、夫子庙、江南贡院、瞻园、中华门城堡、金陵大报恩寺遗址、西水关、明城墙景点,包括秦淮河两岸的街巷、民居、古迹等。这里是夫子庙前的泮池码头,也是秦淮画舫码头。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标志性景点。

南京在历史上曾经十一次定都,六朝时代夫子庙地区非常繁华,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考场,四方考生云集,由此汇集了各行服务业,有酒楼茶馆、旅店妓院、秦淮河上“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是当时的写照。

夕阳西下的秦淮河,秦淮河在历史上久负盛名,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鸣于海内。

站在文德桥上西望武定桥。昔日夫子庙附近的河房都是绮窗丝幛、十里珠帘。灯船之盛,甲于天下,许多的古迹营造、历史典故、风流韵事都发生在它的身旁,被历代文人骚客吟咏传唱。

站在文德桥上东望桃叶渡。昔日王献之《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时光流转,风物无存,不阅美景,而在心境。

泮池的左面是夫子庙牌楼,右面是大照壁。其实泮池和照壁都属于孔庙,源于礼制,而把秦淮河作为泮池是孔庙唯一利用河道作为泮池的遗例。正因为南京孔庙泮池巨大,所以其照壁也十分高大宽阔,全长110米、高十多米。

改革开放后,南京对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进行了复建整修,恢复了明末、清初江南街市商肆风貌。秦淮河两岸遍是楼阁景观,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和民俗民风于一体,还有最吸引游客的秦淮夜市和金陵灯会。

文德桥横跨泮池,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文德桥有三个看点:一是文德分月景观、二是君子不过文德桥、三是文德桥上的栏杆——靠不住。

夫子庙前的东西市场于1987年建成,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商业街道的空间形式和尺度,采用了明清时的街市风格,以石板铺地,殿铺采用“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画花格窗”,使店、庙、市、街合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乌衣巷西北起文德桥,东南止平江府路。在这条仅长350米的小巷内,东晋大臣王导、谢安,书圣王羲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等大家曾居住在此巷。“乌衣晚照和来燕名堂”分别为明清金陵盛景之一。

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东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昔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这首诗经过千百年来的传唱使得乌衣巷声誉渐隆,闻名遐迩。

王羲之——东晋大书法家,官至右将军。其书法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院的影响。行书《兰亭集序》,楷书《黄庭经》《姑母贴》等。

当时我们因时间紧没有进去,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参观一下好。

门前一口井,相传东吴时期开挖,供乌衣营饮用。井口十二道提绳痕迹显示了这里的千年沧桑。

在乌衣巷小店买点绿茶、香粉、折扇,算是对文学大家们的一点敬意。

出了乌衣巷来到步行街,随便遛遛。

鹫峰禅寺在白鹭洲公园内,一座不大的寺院,建于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明英宗朱祁镇书赐其额,为纪念唐朝名僧鹫峰而得名。鹫峰禅寺在文革时一度被毁,经过1993年整修,1999年重修,为三进院落。有大雄宝殿、毗卢殿、观音殿、天王殿、地藏殿、钟鼓楼、三门、客堂、小斋堂、僚房、流通处、藏经楼等建筑。建筑格局为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为南北中轴线,以东西两侧建筑为对称物。现为南京市文保单位。

鹫峰禅寺名气有独到之处,明清一来,鹫峰禅寺几度衰败,几度兴旺,这不在于曾经的得道高僧,也不在于昔日的皇家恩宠,而得益于平凡僧人与寻常百姓的珍爱有加,把一座小庙维护好,藏于美丽的山水园林之中。

建国后,破败的鹫峰禅寺成为普通民斋,,1993年寺庙整修复原一些殿堂,1999年新建了大雄宝殿,两侧配以僚房,寺庙焕然一新,古朴庄严,香火旺盛。大雄宝殿供奉毗卢佛,是释迦摩尼的法身佛。

在此地,庙不大,七层香炉可不小呀。一般寺院僚房都在后院,可是您看这二楼可晒着被子、褥子呐。

明清时期,鹫峰禅寺为金陵一大景观。小说《儒林外史》中就有“到鹫峰禅寺吃茶的故事”。书法家王铎文学家焦竑在此留下诗文墨迹。

马头墙与大屋檐

平时这里游客很多,香火旺盛,人们在大自然的园林景观中遇到黄墙黛瓦红门的鹫峰禅寺,自然要进去看看,即使是外地游客也不妨上三烛香。

漂亮的砖雕,细腻、精致、素雅。

南京夫子庙,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是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为中国古代江南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其中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楼、棂星门在夫子庙前广场   ,须付费参观的是孔庙、学宫、贡院   。古时立学必祀奉孔子,孔庙的特点是庙附于学,前庙后学的特点。              

大成门在明清时是五间,抗战期间毁于日军炮火,1986年重建的大成门为三间,内正中有汉白玉屏风,刻有“重修夫子庙记”,树立四块古碑。

大成门阶梯上的石雕,两条龙在山海之上云雾之间,极具动感,画面清晰细腻精美。

大成殿是夫子庙主殿,1986年按清代同治八年的建筑为蓝本重建,取消了后墙,使孔庙与学宫融为一体大成殿面阔七间,高16.22米、长28米、宽21.7米,重檐歇山顶,重檐飞翘,斗拱交错,十分巍峨庄严。院内植银杏树八颗,中间一条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露台,甬道旁每尊高1.80米的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路等十二贤人的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殿前两侧有廊庑相连,墙上镶嵌有赵朴初、林散之、沈鹏等的书法碑石三十多块。

大成殿前的孔子青铜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

大成殿当中海蓝色竖匾上三个金色大字“大成殿”是姬鹏飞手书。

古时玉兔泉是夫子庙学宫的学子们唯一用水的地方,长此以往后人将玉兔泉称为“智慧之泉”。在此讨杯泉水,玉兔迎新,吉祥满怀。

筹措朝考盘费碑——该碑立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记载了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筹捐白银一万两,作为江宁附属七县考生赴京会试公车经费的经过。

孔子问礼图碑——碑中砖雕刻于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记载了公元前518年,孔子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问礼于老聃,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之策的经历。此碑是民国时期新立。

孔庙后面是学宫,始于东晋司马三年(337年),宋景佑元年(1034年)改建为孔庙。在东晋至明清期间,有王导、谢安、李白、杜牧、吴敬樟、王安石、文天祥、孔尚任、邓廷桢、林则徐、曾国番、李鸿章等在这里创下不朽的业绩,写下千古传颂的篇章。学宫也称“东南第一学”,是古代学制系统最完整的官学,匾额《东南第一学》由清代第43位状元、南京首位状元秦大士题写。

学宫的主建筑——明德堂,面阔七建,红窗黛瓦。当中竖匾“明德堂”三字为南宋文天祥所书。中国各地孔庙里都是明伦堂,当人们让文天祥题写时,文天祥题为明德堂,他认为”德”更重要,德就是忠于国家服务祖国

此额置于学宫院内西南处。惊喜的是朱熹题写的。

此额置于学宫院内东南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论语》,毛泽东也非常喜欢这八字。

钟亭,匾额向西——上有《习礼》二字,亭内摆放“礼运钟”,钟身上有孔子《礼记礼运》中的文章一篇钟用青铜制造。

鼓亭,匾额向东——上有《仰圣》二字,亭内摆放“圣音鼓”,鼓身上有选自《论语》中的语录共十六句鼓用青铜制造。钟和鼓于1999年9月制造,“礼运钟、圣音鼓”由孔子第七十七嫡孙女孔德懋题写。

明德堂的楹联:论古不外才识学,博物能通天地人。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于老去了台湾,生前非常想回大陆,但没有成行。大陆挂出于老题写的楹联,还是很感怀他呀。

明代学宫碑,又称“卧碑”。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樟,为教化天下,稳固政权,激励士子学人,尊循儒学,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命礼部撰文,规定全国学宫、府学、县学、书院学子们的学习内容和行为准则。碑刻立于全国学宫明伦堂两侧,史称“学宫条规”。类似于现在大、中学校的学生守则。

明德堂之后是尊经阁,为教谕讲课的讲堂。尊经阁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二层楼上藏书,楼下讲学。1987年重建的尊经阁为三层,重檐丁字脊歇山顶,一层为五间,二层和三层是三间。

大成殿正中悬挂一幅孔子巨幅画像,画像高6.5米,宽3.15米,为国内最大一幅。

“礼”在儒家思想中是指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是儒家推崇的做人、做事的准则。它要求人们的言行都要符合“礼”,把“礼”作为调整人与人、社会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当作治国安邦的根本,体现了孔子的“为国以礼”的思想。

“仁者爱人”,仁是儒家思想中最具核心价值的思想。告诉人们要珍惜和爱护人的生命,要真诚待人,尊重人的尊严和人格,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治国之道。”礼和仁“的两块石雕分别立在大成门两侧的山墙上。

从大成殿向南看棂星门,六柱三门,因为是石质的,所以能够保存下来,作为老物件,古朴典雅。棂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文星”,取名之由是要表示天下文人学士聚学于此的意思。棂星门三门之间镶嵌有牡丹图案的砖刻浮雕,美轮美奂;柱顶皆用云板,即华表之意。此门乃是皇帝祭孔的仪门。

大成殿屋脊上的二龙戏珠与大照壁上的二龙戏珠图案一摸一样,有什么讲头吗?

康熙年瓷瓶——此瓶四面上方分别绘有梅、兰、竹、菊图案,对应下方有李白译书、花木兰代父从军、穆桂英挂帅、陶渊明爱菊四组故事。这四种花卉和四位古人分别代表清、雅、节、傲的品格,此瓶通过花卉与人物的对应,教化人们要以清、雅、节、傲为做人的标准。

2023年10月26日一大早,我们去了秦淮河东关遗址公园。这次我是用手机拍摄的。

秦淮河东水关是秦淮河流入南京城的入口。也是南京古城墙唯一的船闸入口,因此东水关理所当然的成为十里秦淮河的龙头。东水关遗址公园集四古为一体,具“古桥、古河、古墙、古闸”四层含意。古桥九龙桥建于明初期,桥长84米、宽13米,是从通济门进入南京城的咽喉要道;

古河是指秦淮河,它经历了南京城千年的世事沧桑,见证了历史朝代的变迁,而今物尽人移,只有秦淮河水依旧流淌

东水关遗址公园中的上首闸与下首闸就是四古之中的古闸了,下首闸建于清朝,主要是用于调节内外秦淮河的水位差,到了民国,为了便于楫运输,又建了上首闸,现 在虽然已没有船只由此运输,但两座白色的闸门以其独特的景致矗立于内、外秦淮河的交汇之处,给人以异样的怀旧感。东水关的“偃月洞”,水关共三层,每层十一劵,下层劵通水,中层、上层劵用于藏兵屯粮用,现存中、下层劵二十二个。

东水关实际上是一座兼用来调节秦淮河水的水城门。秦淮河水流到这里便一分为二,一股顺城墙外侧流,成为护城河,一股穿关入城,是为十里内秦淮河。千百年来,流经这里的秦淮河既扶育了两岸的芸芸众生,又流淌出了五彩缤纷的十里秦淮文化。

东水头旧称上水门,始建于杨吴筑城,杨吴太和4年(公元932年)金陵府尹徐知诰下令扩建金陵城,金陵城成为高大坚固名闻天下的一座大城,东水关就是在这次扩建中建成的。

东水关穿越的南京城墙是由古老的明砖砌就,每块城砖上都铭刻着那个时代的气息,蕴含着一段生动的故事。

沿东水关城墙可以到武定门城墙,但要等到九点才行,我们只好作罢。

古城墙是指南京古城墙,站在遗址城墙高处,鸟瞰东水关全景,古城墙雄伟壮观与秦淮河的温婉秀美相互映照。

如果说玄武湖、中山陵是大家闺秀,瞻园、莫愁湖是小家碧玉,那么东水关也只能算是个山野村姑了。她既没有大家闺秀的雍容华贵,也没有小家碧玉的玲珑小巧;然而她不施粉黛、不善妆扮,却给人一种天然的朴实美。

这里还有一块园林,供游人散步休息。

最后在老槐树下,我们凝视着散文家朱自清和老友俞平伯的雕像,他们站立的地方就是他们当年游秦淮河下船歇脚的地方,人们不由想起了那两篇著名的散文《桨色灯影里的秦淮河》。多有意思啊,相同的题目,不同的文风,成就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