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202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颁给了他们?<经济学pr是什么>

202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为什么颁给了他们?

(来源:刘润)

北京时间昨天(10月14日)晚上17:45,本年度诺贝尔奖的最后一项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终于揭晓。

3位美国经济学家,MIT教授达龙·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MIT教授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A·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共同获得这一奖项,表彰其“对制度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响繁荣的研究”。

我知道,你一定无比关注这个全世界最重大的经济奖项,但或许苦于难以理解这些专业的研究成果。

按照国际惯例,我们希望做的,是“降低商业的认知门槛”。因此今天,我想用最简练的语言,帮你快速理解究竟是什么成果,帮这3位学者摘得诺奖这颗经济学王冠上的明珠。

相信,你看完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你打开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就能看见诺奖委员会对他们的研究课题给出了这样的一句话总结:

他们帮助我们理解了各国之间繁荣程度的差异。

我觉得这个总结非常凝练、精准。但我还想再翻译一次。3位获奖者回答的,其实是这样一个永恒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国家贫穷,有的国家富有?

没错,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而不是一个新问题。

无论是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还是中国的孟子、商鞅。这些智者本质都是在为这个永恒问题寻找答案。

他们一致认为,只要找到了那个答案,就能带领自己的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至于具体的答案,则是五花八门。有的诉诸于某种美德,比如仁爱、互助;有的诉诸于某位伟人,比如秦皇汉武、凯撒大帝;有的甚至诉诸于宗教启迪,比如上帝的荣光、佛陀的教诲。

几千年的政治思想史下来,有这么三类答案,曾得到一部分学者的广泛认可。

第一类答案,叫“地理假说”。

代表人物是贾雷德·戴蒙德,他有一本在中国如雷贯耳的名著《枪炮、病菌与钢铁》。

这种假说认为,国家的贫穷与富有,本质是由地理条件和资源状况决定的。

或者,我们翻译成大白话说:一个国家地处何方,是山是海、是寒是暖、有什么植被、什么矿产。这些因素,决定性地造就了国家的贫困与富有。

比如,戴蒙德就说,为什么文明的主要成就都发生在欧亚大陆,美洲大陆相对落后?你翻开世界地图,就能一目了然。

你看,欧亚大陆整体来说是东西走向,而美洲大陆整体来说是南北走向。

走向不同,有什么分别?戴蒙德说,分别那可大了去了。

东西走向有一个好处,同一纬度之间,气候差异不大,因此各种农作物、牲畜可以横向迁移,一个地方的农作物,去另一个地方也能种植,这就让文明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进而推动技术的进步。

而南北走向的美洲大陆就要了命了,南北方向的气候差异实在太大了,在这个地方蓬勃生长的农作物,往南走一百公里就完全扎不下根。于是文明就只能局限在小范围内发展。

换句话说,按照戴蒙德的理论,即便有外星人带来时光穿梭机,把我们带回到一万年前那个文明萌芽的时刻,让整个人类文明从头再来一遍,结果也会大差不差,欧亚大陆继续发达,美洲大陆继续落后。

这种理论,就叫“地理决定论”。

第二类答案,叫“文化假说”。

代表人物是著名社会学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马克斯·韦伯。

什么叫文化假说?从这本名著的书名就能看出答案。是什么造就了让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精神”?韦伯的答案是:新教伦理。

韦伯认为,新教伦理下,信徒普遍摆脱了对“赚钱”的羞耻感,而将完成自己的工作,当成是荣耀上帝的伟大事业。正是这种伦理观促进了资本主义精神的萌芽和发展。

当然,韦伯的理论,只是文化假说的一种。但总之,文化假说的支持者,普遍认为正是各个地区不同的文化与习俗,导致了国家的贫穷与富有。

第三类答案,叫“无知假说”。

简单来说,这类假说认为,导致国家贫穷或富有的根本原因不是别的,就是统治者本人。

那些国家领导人、那些政策制定者,他们要么是因为不懂经济规律、好心办坏事。要么是因为短视、只顾眼前利益,总之,他们频繁做出错误的经济决策,导致国家长期无法得到发展。

比如柏拉图,他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叫做“哲人王”,要么让哲学家当上统治者,要么让统治者变成哲学家。总之,在这种假说下,国家的贫穷,仅仅因为统治者的无知。

好,先来总结一下,面对“为什么有的国家贫穷、有的国家富有”这个永恒的问题。几千年来无数思想家各抒己见,给出了数都数不清的解释框架。

当然,永恒的问题,就意味着没有确定的答案。而这次的3位获奖者,就是用自己十余年的研究,给这个问题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解释框架。

什么解释框架?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几位学者如何对上述的各种理论评价如何。

有一本颇有影响力的著作《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它的作者正是今年3位获奖者的其中2位:阿西莫格鲁和罗宾逊。如果只挑一本书来代表今年诺奖的研究成果,那一定就是这本。

在这本书的第二章,2位作者就逐个批判了上述三种解释理论,甚至直接把这些理论叫做“不起作用的理论”。

他们的逻辑大致是这样,地球始终是那个地球、山川湖海始终是那个山川湖海,如果“地理假说”正确,那你怎么解释整个历史进程里,国家的兴起与衰亡?

比如中东,那里是人类文明最早的起源地,而如今提到那里,除了少数几个石油国家,似乎只有贫穷与战乱。

比如埃及、伊朗,这些地方都曾造就了最强盛的伟大帝国。可今天的埃及和伊朗,似乎和富裕完全挨不上边,你怎么解释这种情况?

再比如中国,在历经了近现代的发展停滞后,却又在最近40年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大发展,你怎么解释呢?难不成是中国的地理位置变了?

至于“文化假说”,世界上有的是文化相近,但经济发展天差地别的国家。

就比如韩国和朝鲜,是被政治因素生生造就的两个国家,拥有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文化。你怎么解释如今这两个国家经济水平上的天壤之别?

再比如,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学界都认为儒家价值观,或者说中华文化,对经济增长有害。可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经济腾飞的“亚洲四小龙”中,有3个国家和地区都来自中华文化圈: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紧接着80年代开始,中国的经济也开始腾飞。

这时,又有人开始反过来论证,中国人的“劳动伦理观”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最后是“无知假说”,两位作者认为,如果真的只是因为领导人的无知,那经济发展就太容易了。只要领导人改掉这些失误,或者换一批更有见地的领导人上台就可以了。

但我们现实中看到的却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反复地政变、内战、革命,却一直无法走出贫困泥潭。

既然他们认为这些假说都不对,那这3位学者的理论究竟是什么呢?

他们给出的回答可以总结成两个字:制度。

在书中,他们把所有的经济制度分为两大类:“包容性经济制度”以及“汲取性经济制度”。

那些采取包容性经济制度、极度富有的国家,普遍具有这样的特征:

1、允许和鼓励大多数人参与经济活动,并尽最大努力发挥个人才能和技术,能够让个人自由选择。

2、保护私有财产、创造公正的法律制度、提供公共服务。

3、打破行业垄断,允许新企业进入,并允许人们自由选择职业。

贫富的差距,源于制度的不同;制度的不同,造就了贫富的悬殊。

而汲取性经济制度,就是没有公平的市场竞争,也没有正常的法治环境,无法阻止少数人通过不当手段获利。比如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百姓几乎毫无出路,唯一能挣的钱,就是官商勾结的钱。

当然,以上提供的,只是一个极简解释框架,更详细的分析,非常推荐你去读读《国家为什么会失败》这本书,这是一本非常轻松易读的作品,里面充满大量有趣的故事和案例,一点也没有学术论文的那种拧巴。

而这几位学者的研究,也像其它所有研究理论一样,在收获赞誉的同时,也会收获批评与质疑。

我想从正反两方的观点中各挑出一个有代表性的向你介绍,帮你兼听则明,开阔眼界。

最有代表性的正方观点,是这套理论可以解释过去40年间中国取得的经济奇迹。

很多传统经济理论,都无法解释中国取得的发展成绩。而到今天已经没有人会否认,改革开放的成就,就是经济制度改革的成就。解放生产力、发展民营经济、保护产权、建设法治环境。

正是这样的制度改革,造就了今天的中国。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受益于此。

最有代表性的反方观点,是这套理论多少有点“先射箭、再画靶子”的嫌疑。

如果制度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那把富有国家的制度搬到贫穷国家,岂不是应该立竿见影、落地生根?

但事实情况呢?完全不是这样。

比如,非洲有一个国家叫利比里亚,它的国旗长这个样子。

请问你是什么感觉?是不是特别眼熟?好像和某个大国的国旗很像?

没错,恭喜你会抢答了:美国。只有星星和条纹的数量不同,布局上简直一模一样。

更神奇的是,利比里亚的宪法,几乎是整本照抄美国宪法,除了国名和50个州不一样,其它的部分,几乎原封不动。

因为利比里亚这个国家,本就是由一些19世纪美国废奴运动兴起后,获得自由重返非洲的美国黑人组建的。

我还听施展老师说过,利比里亚甚至存在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种族歧视:这些从美国回来黑人,会歧视当地的土著黑人。

但总之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和美国制度一脉相承的国家。

那请问,利比里亚的经济如何?是和美国一样的世界强国吗?

当然不是,它的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再比如,同一个国家里,制度总归是大致相同的吧。但为什么美国各个州之间,中国各个省之间,经济状况依旧是天差地别?

如果拿着这个问题去问几位诺奖得主,也许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制度是制度,但执行制度的人不一样、执行制度的条件不一样,结果自然不一样。

可如果这样,那“制度”这个答案,还能算是回答了“为什么有的国家贫穷、有的国家富有”这个问题吗?

甚至有人认为,与其说几位学者总结了国家贫富的成因,倒不如说他们是统计了国家贫富的结果,然后把那些富有国家的制度定义为“包容性经济制度”、把那些贫穷国家的制度定义为“汲取性经济制度”,倒因为果。

谁是谁非,就留给你自己判断了。

最后,我还想问你简短介绍下几位得奖者的履历,我真的是被他们的经历深深吸引。

西蒙·约翰逊是英裔美国人,在英国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整个研究生涯频繁活跃在大西洋两端。

阿西莫格鲁则是土耳其裔,在土耳其出生、长大,在英国伦敦拿到博士学位,又在美国MIT拿到终身教职。

更神奇的是詹姆斯·罗宾逊,他在英国和美国获得学位,还曾在澳大利亚任教、每年夏天他还会前往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安第斯大学进行教学活动,甚至还曾前往博茨瓦纳、刚果、塞拉利昂等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进行学术调研。

你看,这3位获奖者,全部拥有跨国乃至跨洲视野,全世界6个大洲,他们走了个遍,只剩南极没有他们的足迹。

在他们的著作里,各个国家的各种案例信手拈来,或许只有这样的全球视野,才能支撑起如此广阔的研究。

好了,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就为你拆解到这,相信已经足够你观其大略,了解几位学者的核心思想。

如果你一定要问我,了解了这些,对我们个人究竟有什么帮助呢?我想,至少有这么2点可以分享:

1、商业、经济、政治,这些学科都是“超级复杂系统”,你永远无法得出一个“假如怎么做,就会怎么样”这样板上钉钉的结论。

所有的研究、理论、假说,都是在无比复杂的世界中,试图拎出一条线索。只要你将复杂系统的面纱都掀开哪怕一点点,都是人类知识的巨大进步,甚至得到诺贝尔奖的认可。

2、国家这个话题或许太大。但类似的思路、类似的难题,其实我们每天都在面对。

比如,为什么有的人贫穷、有的人富有?你会发现,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本质都是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的公司贫穷、有的公司富有?你会发现,我们学的所有商业理论、包括你每天在这个公众号看到的商业分析,本质都是在回答这个问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你正在关心这些问题,那这些国家理论的研究,或许能从一个更高的维度,为你带来启发。

祝你,进步。

10月26日下午14:00,我会争取用4个小时的时间,把我这一年收集到的“解题思路”,毫无保留地与你分享。

就让我们,10月26日下午14:00,年度演讲见!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1、美国独特的精神气质从何而来?施展·中国史纲50讲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