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三板深改持续推进,精选层将成为教育企业资本化路径的重要选择之一
深改持续推进,新三板战略地位将显著提高。2023年12月12日,新三板改革首次被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被提及,进一步凸显了本轮改革的战略意义 。本轮新三板改革的核心是打开新三板与主板之间的转板通道,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政策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明确了与交易所错位发展的定位,二是新设精选层,以分层为抓手进行差异化的制度供给,三是着力优化挂牌公司质量。在针对现实需求推出了增量改革的基础上,也优化了存量制度,改革深度大于以往。
我们认为,本轮改革的推进层级以及改革深度有望破解新三板过往定位不清,流动性不佳,企业质量分化明显等问题,转板制度也有利于建立起新三板与主板市场之间的有机联系,新三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的相对地位将会提高。本轮深改中精选层的嵌入进一步完善了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将企业公开发行的时点大幅度前移。新三板将继续作为企业正式上市前的场外市场,满足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需求,差异化“红利”制度的引入也为已有挂牌企业或一级市场企业提供了四类证券化路径:(1)进入创新层,进行公开发行并进入精选层,满一段时间后通过转板制度最终进入沪、深交易所。(2)在基础层、创新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直接申报A股或出海。(3)在一级市场发展,待体量足够A股申报标准或海外交易所上市标准后直接申报上市。(4)借助精选层的融资条件以及相对较好的流动性、估值环境,进入精选层韬光养晦。
结合我国教育企业资本化路径选择演变情况来看,我国教育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路径演变主要包括三个重要阶段:(1)第一阶段(2006年-2008年):企业类型主要以留学英语考试及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为主,典型代表例如新东方、诺亚舟、正保远程、弘成教育等。由于当时民促法仍未进入修订阶段,教育资产在国内市场上市存在直接的政策限制,因此这一阶段的企业主要以登陆美股市场为主。( 2)第二阶段(2010年前后):企业类型主要以课外辅导及英语培训等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为主,也包括部分职教领域标的,典型代表如学而思(好未来)、学大教育、环球雅思、安博教育、中国教育集团等。同样由于政策的限制因素,这一阶段的企业也主要以登陆美股市场为主。 (3)第三阶段(2013年至今):这一阶段的受益于民促法的修订预期及正式施行,教育资产证券化显著提速,而教育企业的上市路径也开始分化,A股、美股、新三板都成为教育资产证券化的路径之一。同时在企业类型上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美股主要以教育培训类企业为主,港股则成为民办学校的聚集地;而A股主要以教育信息化类企业为主,同时部分培训类企业也通过被并购、借壳的形式登陆A股;而新三板则成为众多成长型中小教育企业的挂牌重要聚集地,作为登陆更高级别的美股、港股、A股等二级市场的中转站价值凸显。
由于过往整体三板的制度建设仍在持续优化、改革阶段,整个板块的流动性较低、估值折价较大,导致近年来新增的挂牌企业数量呈现减少趋势,大多中小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在一级市场进行投融资。而本轮新三板深改明确了与交易所的错位发展的思路,强调了新三板坚持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定位。
从中长期视角来看,在精选层建设乐观或者中性的情况下:(1)新三板深化改革后将形成精选层-创新层-基础层的市场结构,有望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