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方号

知方号

改革重塑 创建国际一流<河南今日头条新闻热线电话>

初秋时节,渑池县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绿意盎然(8月27日摄)。公园将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考古展示区等景观相互串联,使游客全面了解仰韶村遗址考古成果。 孙猛 摄

8月29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聘任仪式在郑州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原主任王巍受聘担任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新领导班子的确定,标志着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勇于开拓的锐气、严谨求实的作风、令人瞩目的成果,向着创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全国考古的一面旗帜

1952年,新中国最早的考古机构之一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成立,成为河南文物考古事业的领军力量。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参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多项国家重大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原创性的重大发现,主持发掘和研究的29个考古项目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10项获评田野考古奖、30多部考古发掘报告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为“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的塑造、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

科技让考古挖得更细,看得更准,研究得更透。2004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全国省级考古研究机构中率先成立专门的科技考古研究室;2007年,组建成立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尤其是在金属、陶瓷、石质、竹木漆器、骨角质及潮湿土遗址、石窟防风化加固保护等文物科技保护领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坚持在重大考古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几代考古人薪火相传,“择一事、终一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贡献了力量。

70余年奋力耕耘,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为我省文化文物战线和全国考古界的一面旗帜。

多措并举打造新型科研机构

省委、省政府从增强历史担当、历史作为、历史主动的高度,把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摆在重要位置。要求创建一流体制机制,实施一流重大课题,打造一流科研团队,产出一流学术成果,建设中国考古旗舰劲旅、世界一流考古机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聚焦新型科研机构定位,实行理事会制,以课题和成果为导向对现有力量进行重塑,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激发科研活力,效果明显。

在重塑性改革推进落实的同时,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进展。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3年启动并开始建设“一院五中心”科研基础设施,分别在郑州建设新院,在周口、信阳、三门峡、鹤壁和新郑建设豫东、豫南、豫西、豫北和豫中区域考古中心。豫东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豫北中心、豫南中心正在建设中,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科研条件基础。

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是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立院之本。围绕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重大课题,持续推进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夏文化研究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加大新郑裴李岗、舞阳贾湖、南阳黄山、登封王城岗、偃师二里头、安阳殷墟、开封州桥等重要遗址考古发掘力度和研究深度,不断取得新成果。

赴肯尼亚巴林戈湖、博高利亚湖探寻人类起源和现代人起源的奥秘,赴蒙古国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探寻古丝路的文化交流,河南考古人走上国际舞台。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匈牙利、日本、韩国、蒙古国、肯尼亚等国著名高校、考古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成功实施了一批科研项目,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王巍说,建设国际一流考古机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经具有了很好的基础,结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对我们的期待,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要抓好考古发掘,考古发掘是研究的基础;要有国家视野,选派考古队到其他主要文明发源地开展考古工作;要加强科技考古力量,做好公共考古工作。这是建设世界一流考古机构的要求,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海旺表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坚持学术立院、创新兴院、人才强院、平台活院、高效建院方针,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考古机构,为建设文物强省、考古强省,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和中国考古事业新发展贡献河南考古的力量。(记者 张体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